尊龙凯时



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部门动态

 

    2016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暨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化学专业评审组会议在京召开

    日期 2016-07-21   来源:化学科学部   作者:崔琳 黄艳 黄宝晟 郑企雨  【 】   【打印】   【关闭

      2016年6月15日-17日,尊龙凯时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在北京召开了2016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暨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化学专业评审组会议。基金委主任杨卫院士、副主任姚建年院士和副主任高瑞平研究员出席了会议。开幕式由化学科学部常务副主任陈拥军研究员主持。

      杨卫主任指出,中国化学近年来呈现出生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这既得益于化学界同仁的共同努力、团结协作,也得益于国家通过各种类型人才项目不断选拔和支持优秀的青年学者。他强调,对候选人学术水平的考察应放在“杰青”评审的第一位,同时在学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应向女性、中西部地区及年轻的候选人适度倾斜,以保持人才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姚建年副主任指出,席大大总书记在近期召开的“科技三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中国化学发展正处在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型时期,亟待提升原始创新能力,需要大量优秀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此次评审会是学部最重要的评审会议之一,希望各位评审专家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站在国家和学科发展的高度评审,帮助基金委把真正有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和队伍遴选出来。在评审方面,除了坚持杨卫主任提出的几项要求,还需兼顾学科平衡。

      化学科学部主任张希院士介绍了项目的申请和通讯评议情况。根据这两类项目的管理办法和以往的资助情况,提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应重点考察候选人三个方面:(一)对以往学术成就的介绍是否实事求是、客观恰当;(二)未来研究计划是否抓住了重要的科学问题,提出有创新意义的新思路,有明确的科学目标,有产生中国印迹原创性成果的可能性;(三)学术方面是否更加独立。对于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的评审,应重点考察候选群体三个方面:(一)对以往学术成就的评价是否实事求是、客观恰当;(二)未来研究计划的凝练和聚焦程度,是否有共同的研究目标,有合作和协作的必要性;(三)群体负责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陈拥军研究员就“优化学术生态”的问题重申评审纪律。他指出,化学科学部历年来在遴选上会答辩候选人方面,均采取公开透明的方式,努力将申请项目本身质量好、函评结果好、具有良好学术操守的申请人推荐上会,希望向整个化学界,特别是青年学者传递积极的、正面的信息,维护基金的纯洁性和优秀的科学文化。他希望各位专家本着对中国化学界负责、对中国科学负责的态度,履职尽责,为使化学人才选拔工作更加健康地发展付出努力。

      2016年化学科学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申请人数为345人,比2015年增加30人;创新研究群体申请32项,比2015年增加3项。学部在通讯评议基础上推荐了44位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申请人和8个创新研究群体申请单位到会答辩。评审组专家在听取申请人汇报和讨论评议的基础上,投票遴选出30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候选人和5个创新研究群体候选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