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海内外生命科学论坛学术研讨会
日期 2001-04-28 来源: 作者: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基因打靶和功能基因组学
扩大开放 加强交流
促进合作 成果共享
2001.5.23-24 北京
尊龙凯时委员会 联合主办
军 事 医 学 科 学 院
--------------------------------------------------------------------------------
前 言
为了促进生命领域的学术交流,加强海内外科技人员的联系与合作,在以往五届学术研讨会的基础上,尊龙凯时委员会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将联合举办第六届海内外生命科学论坛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基因打靶和功能基因组学。会议的内容将涉及到基因打靶技术,动物模型及其在功能基因组学、发育生物学和人类疾病发病机理研究中的应用等。届时将请5位在基因打靶和功能基因组学相关研究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海外留学人员与会作专题学术报告。并与国内同行就以上主题和双方共同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层次探讨和可持续性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推动我国在利用基因打靶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进行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与发展。
会议将就上述主题在国内征集论文,入选论文将在会上进行交流并汇集成册,正式公开出版。热忱欢迎各位同仁与会。
征文启示
为了促进生命科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探讨基因打靶技术及其在功能基因组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次研讨会特向全国征集会议交流论文。论文将汇集成册并正式公开出版。
投稿须知
1、学术论文征集范围:会议主题范围内的未发表或2000年以来在国外正式发表的论文;
2、须提交摘要及全文(中文),各一式1份;
3、来稿一律用A4纸,激光打印,附软盘(MS Word);
4、稿件内容依次包括:论文题目、作者、单位、作者简介(150字以内)、摘要、关键词、正文。所投论文不要求列参考文献。投稿中可有图表,但所附的图表必须是清晰的原图或计算机图形文件。每篇论文字数应在6000字以内(含表)。
5、撰稿要求:论文内容应具有科学性、先进性,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
6、文责自负。
7、投稿截止日期:2001年4月15日(以邮戳为准)。
会议讯息
1、会议日期:2001年5月23日至24日(22日报到,25日离会)
2、会议地点: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院生命科学大楼
3、代表须知
(1)会议注册费:500元(含资料费、餐费)
(2)会议安排住宿,费用自理
(3)回执请于2001年4月15日前寄到会务组,不论投稿与否,均欢迎参加会议
4、 联系信息:
联系人:杨春梅 孟庆东
邮 编:100850
地 址:北京太平路27号军事医学科学院科技部
电 话:(010)66930137 66828415 66948808
传 真:(010)66828415 (010)63833521
E-mail(杨春梅):yangcm@nic.bmi.ac.cn
E-mail(孟庆东):zt66@china.com
--------------------------------------------------------------------------------
部分海外留学人员情况介绍
邓初夏博士 在犹他大学获博士学位,哈佛医学院Howard Hughes 医学研究所完成博士后。现任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NIH)糖尿病、消化道病和肾病研究所终身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基因打靶和疾病模型,FGF/FGFR,TGFb/SMADs信号通路,Brac1肿瘤抑制基因。2000年获得NIH-APAO杰出成就奖。
报告题目: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在骨骼发育中的功能分析
王安娜女士 1989年在上海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任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肿瘤研究所研究员(Cancer Research fellow)。主要从事基因表达微阵列研究(Wang E等,Nature Biotechnology. 18 (4): 457-459, 2000),利用高通量cDNA微阵列技术对转移性黑色素瘤的表达谱进行动态监测。获得第53届基础肿瘤学研究年会青年科学家奖。
报告题目:转移性黑色素瘤的分子肖像
李晓江博士 1991年在美国Oregon Health Sciences大学获得药理学博士学位,在Johns Hopkins大学医学院完成博士后。历任Johns Hopkins大学和Emory大学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亨廷顿氏疾病的分子机制以及Huntingtin及其相关分子的神经功能研究。主持近10项科研项目,拥有多项Huntingtin及亨廷顿氏疾病模型专利。
报告题目:亨廷顿及多聚谷氨酰鞍神经退化性疾病的分子机制
陈一菁博士 1997年在美国Wisconsin-Madison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美国North Carolina-Chapel Hill大学research associate。主要研究领域为大规模基因诱变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2000年获得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NIH)国家研究服务奖。
报告题目:ENU诱导点突变-大规模基因诱变和功能研究
Cai Wei-wen 博士 1996年在美国New York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Baylor医学院助理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高敏感、高效率、高通量的功能基因组学方法研究,以及用微阵列方法检测肿瘤中的遗传改变。
报告题目:利用细菌人工染色体微阵列技术检测小鼠和人肿瘤中的基因组改变
Paul P. Liu 博士 1991年获得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大学遗传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终身系列研究员。美国人类遗传学会、科学促进会、血液学会、临床研究学会、国际实验血液学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血液发生和白血病的遗传学分析。1998年当选美国白血病学会马里兰地区年度之星。
报告题目:利用动物模型对血液发生和白血病发生进行遗传学分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