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第二届管理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纪要的通知
日期 2004-03-05 来源:新华网 作者: 【 大 中 小】 【 打印】 【 关闭】
国科金计函〔2004〕11号
管理委员会委员、有关单位: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第二届管理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已于2003年11月26日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召开。经征求有关方面和有关专家的意见,现将会议纪要印发。
附件1: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第二届管理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纪要
附件2: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基地)评审工作方案
二○○四年二月十九日
附件1: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第二届管理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纪要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第二届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第二次会议于2003年11月26日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召开。会议由管委会主任陈佳洱先生和管委会副主任王乃彦先生分别主持。会议认真听取了尊龙凯时委员会计划局所作的"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工作报告"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所作的"关于理科基地名牌课程建设和理科试办基地工作进展"的报告,就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基地)评审工作、下一步发展、名牌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具体内容纪要如下:
会议肯定了尊龙凯时委员会计划局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中所做的工作。
第二届管委会第一次会议以来,尊龙凯时委员会计划局严格按照管委会所确定的各项工作原则,修订了《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实施细则》,组织了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申请和对《申请书》的评审工作,启动了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骨干教师培训计划,组织了各个学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工作研讨会,加强了宣传工作;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理科基地名牌课程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管委会对此表示满意。
会议对尊龙凯时委员会计划局提出的2004年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基地)评审工作方案进行了认真研讨,认为:
(1)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基地)评审工作方案合理,同意实行。
(2)根据实际情况,有步骤地实施"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滚动方案"。试办基地进入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事宜应与基地滚动方案一并考虑。
(3)为提高评审工作质量,应注意遴选学术造诣深、认真负责的专家,适时更新"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专家库"。
会议就如何推进理科基地名牌课程建设展开讨论,认为:
(1)要把理科基地名牌课程系统化,作为优秀成果,向国内外推出。
(2)建设理科基地网站,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名牌课程的示范辐射作用。
(3)推出名牌课程教材,推荐使用。
会议认为: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工作是国家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所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指导方针,按照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部署和国家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分析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谋划未来,做好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工作的中长期规划,争取国家对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工作长期稳定的支持。
会议要求围绕不断提高基础科学人才培养质量,特别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工作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基地的信息化建设,发挥基地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争取再经过10-15年的努力,使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成为在国际上有相当影响的基础科学教学研究中心、成果示范中心、师资培训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
附件2: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评审(基地)工作方案
一、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基地)评审工作程序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基地)评审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现场评审,第二阶段为综合评审。现场评审着重对每一个基地进行评审,充分肯定成绩,明确指出不足和问题,对基地进行评议打分。综合评审是在现场评审的基础上,通过介绍情况、讨论、评议打分等环节,由现场评审组组长和副组长组成的专家组提出最终评审结果,最终评审结果分为优秀、良好和不予资助三个类别。最终评审结果由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管理委员会审定,教育部和尊龙凯时委员会联合发布。
现场评审工作程序
①听取基金(基地)工作报告:每个报告45分钟,答疑15分钟。
②听取基地学生报告:每个基地课程学习与科研训练报告各1个,每个报告15分钟,答疑5分钟。
③听课:每个基地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各1门。
④考察教学设施:考察基地教学实验室、科研培训实验室,机房,资料室等基地的人才培养设施。
⑤查阅资料:查阅各项管理规定、教师备课教案、本科生作业、试卷等教学档案。
⑥个别访谈:由专家组随机抽取有关老师和学生进行个别访谈。
⑦评议:通过上述环节,专家组按照评审指标体系进行评议。评议工作主要包括:完成评审意见书和评审打分表。评议打分既要反映基地在其所在学校的位置,又要反映在其所在学科中的位置。
⑧交流、反馈专家组评议意见。
综合评审程序
①现场评审专家介绍基地评审情况。
②审阅有关材料,进行评议。
③打分。
二、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基地)评审指标体系及评分标准
一级评审指标 二级评审指标内涵 评分标准
人才培养
(35分) 1、人才培养目标与思路 优: 35~32
良: 32~24
中: 24~21
差: <21
2、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
3、学生科研训练情况及科学研究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4、学生攻读研究生情况(校内、校外及其比例)和毕业生一次就业情况
5、学生综合素质与技能及优秀人才培养情况(实例)
6、人才培养特色
硬件建设
(20分) 1、基地教学实验室建设、设备及使用效率 优:20~18
良:18~14
中:14~12
差: <12
2、实验(实习)教学改革、教学体系、运行机制及成效
3、教学辅助设备(含多媒体与网络建设)
4、图书资料(近3年年平均投入经费)
教学改革
(20分) 1、承担国家及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获奖情况 优:20~18
良:18~14
中:14~12
差: <12
2、课程体系改革情况(含名牌课与精品课建设情况)
3、编写或使用国内外优秀教材情况
4、多媒体授课、网络教学及双语授课情况
师资队伍建设
(15分) 1、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优:15~13
良: 13~10
中: 10~9
差: <9
2、师资队伍状况与教学激励机制
3、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任课教师情况
4、教学质量监控措施及评价体系
5、教师培训
管理与辐射作用
(10分) 1、基金经费使用合理、规范、有效 优:10~9
良: 9~7
中: 7~6
差: <6
2、人才培养工作的辐射与示范作用
3、管理工作规范、有序,规章制度健全,教学档案齐全
三、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特殊学科点)评审程序及内容
评审程序
①人才培养工作报告。报告45分钟,答辩15分钟。
②青年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科研工作报告各1个。报告15分钟,答辩5分钟。
③考察人才培养设施。
④个别访谈。
⑤专家评议。
评审内容
评审内容 评审等级
1、人才培养基金计划执行情况 A B C
2、人才培养工作对特殊学科点发展的作用 A B C
3、人才培养基金在培养、吸引和稳定人才等方面的作用(实例) A B C
4、人才培养特色 A B C
5、人才培养基金经费使用规范、合理、有效 A B C
三、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十五"经费后三年分配方案
教育部"理科基地名牌课程建设费":400万元/年
优秀基地:75万元/年
良好基地:60万元/年
西部基地:70万元/年
优秀特殊学科点:50万元/年
一般特殊学科点:40万元/年
不予资助基地:0万元/年
注:西部基地被评为优秀的按优秀基地标准资助,被评为不予资助基地的将不予资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