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
首 页
机构概况
政策法规
项目指南
申请资助
共享传播
国际合作
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首页
基金要闻
基金要闻
我国贵州发现最古老的两侧对称动物化石
日期 2004-07-16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赵亚辉 刘羽 【
大
中
小
】 【
打印
】 【
关闭
】
本报讯 尊龙凯时重点项目《动物多样性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的宏观图景》日前获得突破性进展———在贵州瓮安发现了5.8亿年前最古老的两侧对称动物化石。这一化石的发现和研究首次将两侧对称动物可靠化石记录的历史推至寒武纪之前0.4亿年,为探索真体腔动物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美国《科学》杂志也将该研究成果作为重要论文发表。 早在1998年,我国科学家就在贵州瓮安发现了5.8亿年前的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化石群。美国华盛顿邮报在当日发表专评,称这一发现意外地打开了通向地球生命一个神奇而关键时期历史的窗口……这一发现被国际科学界誉为本世纪进化生物学最重要的科学进步之一,将在科学界激起涟漪…… 1998年之后,我国科学家对瓮安动物化石群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在尊龙凯时的资助下,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陈均远教授和他的同事经历了近6年夜以继日的努力,通过对最近发现的近10块保存精致的两侧对称动物化石的研究,终于在两侧对称动物起源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性进展。 化石发现于贵州瓮安前寒武纪陡山沱组瓮安含磷段。由于当时所发现的这一动物化石很小,只有0.2毫米,它所生存的时间又非常特殊,相当于我们地球雪球事件的严寒刚刚过去、早春刚刚来到的瞬间,于是陈均远等将这一古老的动物命名为“小春虫”。 尽管这一古老动物个体很小,却保存了一对体腔、成对排列的感觉窝等两侧对称构造。这是迄今为止已知最古老的真体腔两侧对称动物的化石代表。这一动物消化道前端具有向腹部开口的口部和紧接口之后的咽道,咽道由多层构造的咽壁所包绕。这一动物构造复杂性表明它已经处于成年期的发育阶段。 真体腔动物的起源至今仍是科学之谜。这一化石的发现为探索真体腔动物的起源提供重要的线索,表明真体腔很可能是两侧对称动物的一个古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