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
首 页
机构概况
政策法规
项目指南
申请资助
共享传播
国际合作
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首页
基金要闻
基金要闻
谢和平:路在脚下
日期 2004-08-03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赵亚辉 【
大
中
小
】 【
打印
】 【
关闭
】
“地上本没有路,路是人走出来的。”这是谢和平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面对挑战时的态度。 2003年6月,47岁的谢和平离开了熟悉的北京,离开了自己热爱的实验室,离开了呆了25年之久的中国矿业大学,来到了群山环绕的四川盆地,来到了具有107年历史的四川大学,成为这所拥有5万多学生的西部最大高校的校长。这是一个新起点,谢和平的面前是一条充满挑战的路。 “每个人的路都在自己脚下,关键是脚踏实地迈好每一步!”现在的谢和平,每天的工作时间超过14个小时。和过去的几十年一样,面对挑战,谢和平坦然而用心。 大山深处走出来的博士 1956年1月,谢和平出生在湖南省双峰县一个只有30来户人家的小山村,这里的居民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上小学时,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的故事给谢和平幼小的心灵以强烈震撼,他在心底发誓要努力学习。家境的贫困,使他每天放学后不得不去放牛、割草、干家务,他就利用放牛的间隙学习;山村没有电,他就在幽暗的煤油灯下读书至深夜,天刚蒙蒙亮又跑到山坡上看书…… 中学毕业后,受“文革”影响,谢和平重复着山里人走过的老路:下田挣工分,上山抬石头,进煤窑挑炭。正是在这个时候,一次突发事件影响了谢和平的一生。 一天中午,一声巨响,就在谢和平曾经挖过煤的乡办煤窑里,几个青年人被无情的瓦斯爆炸夺去了生命,那景象惨不忍睹……被震惊的谢和平暗暗发誓:“一定要用知识和技术改变这种状况,使煤矿真正走向安全。”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谢和平毫不犹豫地报考了中国矿业大学。进入高等学府,谢和平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大学4年,他每月仅靠19元钱的助学金来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并从牙缝中一分一分地挤出钱来购买图书。1985年,提前一年拿下硕士学位的谢和平,开始攻读博士学位,也确立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岩石力学。 岩石力学中关于岩石断裂理论的研究,是采矿、石油、地质等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采矿工程的顶板垮落、冲击来压、煤与瓦斯突出等一系列的事故与岩石损伤断裂过程有密切联系。为了寻找一种最新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突破这一岩石力学中的古老难题,谢和平劳心焦思,废寝忘食。他跑遍了北京各大图书馆,查阅了大量中外资料;他经常在实验室一泡就是六七天,做上百次测定,观察岩石断裂中的分形维数…… 谢和平争分夺秒地进行研究,52岁的慈母猝然去世、考上大学的弟弟不幸瘫痪、心爱的女儿因病永远离去……一个个接踵而来的打击没有让他停步,谢和平默默地努力着。 创造性地开辟了一个新学科 1987年,在取得博士学位的同时,谢和平成功地将损伤力学和分形几何相结合,在国内外首次给出了岩石断口分维与断裂韧性的关系;创造性地提出了岩石微观断裂机理,从而形成了岩石损伤断裂的分形几何新领域。 1988年,专注于理论研究的谢和平,在缺少资金支持将要“断粮”的时候,得到了尊龙凯时青年基金的资助。“虽然只有3万元,对我来说却十分宝贵,它让我的研究可以不间断地进行下去”。谢和平回忆说。 在连续获得尊龙凯时的资助下,谢和平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有分量的科研成果陆续问世。首先问世的中文专著《岩石混凝土损伤力学》被誉为一个新学科的“开山之作”;作为国际岩石力学学会邀请撰写的研究丛书唯一的中国作者,英文专著《FRACTAL IN ROCK MECHANCS》被国内外专家评为第三代分形研究领域的代表作。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洋专家们魂牵梦绕渴求的岩石损伤理论,终于由中国自己培养的“土博士”创造出来了。谢和平被世界岩石力学的同行誉为“国际知名权威和尖端科学家”。美国犹他大学、英国皇家学会、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德国汉诺威大学、波兰西里西亚工业大学等国外知名研究机构纷纷聘请他为客座教授,多次邀请他前去讲学与合作研究。 1994年,正在国外讲学的谢和平听说国家设立了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他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寄回了材料。“没想到很快通过专家评审,成为首批资助对象。”回国后的谢和平,在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支持下,迅速建立实验室,购置仪器设备,组建研究团队,展开了新的研究。 理论成果要应用于实践 作为分形几何与岩石损伤力学嫁接者,谢和平的目标很明确,要把理论成果应用到采矿工程中解决实际问题。在多年积累的基础上,他应用损伤力学和分形概念推导出了分维与能量释放大小的负指数相关关系,为矿山事故预测、预报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 根据分形和能量耗散理论,谢和平建立了岩体破碎块度分维与能耗之间定量关系,为岩体破碎块度控制提供了理论方法,并由此设计出一套“顶煤弱化预爆破技术方案”,保证了顶煤放落的块度要求,提高了回收率。该项技术方案在大同矿务局的实施使吨煤成本平均下降5.53元,1997年到1999年新增产值4.5亿元,节支1854万元。 对富含断层和节理的非连续矿山岩体的开采沉陷问题,谢和平首次应用分形方法得到了岩体断层滑移、沉陷量与节理空间分布、粗糙度的定量关系,研究了富含节理和断层的上覆岩体破坏和地表移动规律,并将成果直接应用于河南省鹤壁矿务局,取得了近千万元的经济效益。 10余年来,谢和平先后出版了3本中英文专著,发表了200余篇论文,被SCI收录34篇,引用300余次;他先后获得国家尊龙凯时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二等奖各1项,获得煤炭部、教育部二等以上奖励5项;他先后成为“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首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获得者、“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01年,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并获孙越崎能源大奖;2003年,以他为学术带头人的研究团队又获得了尊龙凯时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的资助…… 面对过去的成就,谢和平没有满足。他依然毫不懈怠,不断绷紧生命的发条,开始了新的思索。尽管繁重的行政事务牵扯了不少精力,但他并没有停止对科学的追求。求索何惧路漫漫,在人生的道路上,谢和平凭借着近乎执拗的秉性和山里人特有的质朴性格,继续往前走,一步一个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