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
首 页
机构概况
政策法规
项目指南
申请资助
共享传播
国际合作
信息公开
当前位置:
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首页
基金要闻
基金要闻
中国兴奋剂检测不让奥运会失望
日期 2005-06-02 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贺涛 【
大
中
小
】 【
打印
】 【
关闭
】
“在兴奋剂检测问题上,我们不会让2008年奥运会失望。尤其在通过报告会了解了专家们的工作后,我是相当有信心的。”尊龙凯时委员会计划局副局长孟宪平近日在“奥运科技项目交流研讨会(兴奋剂检测研究领域)”上作出上述表示。 由尊龙凯时委与国家体育总局举办的这一研讨会,旨在对所资助的有关兴奋剂检测科学问题的奥运科技项目进行交流,建立研究方与应用方相互沟通的机制,使应用方了解基础研究的现状,促进科技服务于奥运,并从奥运需求中提升基础研究水平。来自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院、自然基金委、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单位的相关领域专家和有关专业人员出席了研讨会。 “兴奋剂问题与假球、黑哨问题是世界体育界的两大毒瘤,是体育腐败现象的集中表现。”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司长史康成认为,和整治假球、黑哨的问题相比,治理兴奋剂的问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它有一套检测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地控制兴奋剂的使用。 史康成介绍,兴奋剂检测技术是兴奋剂控制过程中科技含量非常高的关键核心技术,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兴奋剂检测技术,在当时各方面条件都非常困难的情况下,筹建了自己的兴奋剂检测中心。1989年,中国兴奋剂检测中心正式通过国际奥委会的考试,取得了资格。今年1月,该中心再次获得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的A级实验室检测资格认证,这也是中国兴奋剂检测中心连续16年获此殊荣。目前,中国已经掌握了一些如“同位素质谱”、“高分辨质谱”等先进的检测技术。 “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解决了EPO(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检测问题,2004年雅典奥运会解决了生长激素的检测问题,这是这两届奥运会的两大亮点。”史康成说,他从2001年中国申奥成功后就有一个很大的期待,“希望在2008年奥运会上,中国在兴奋剂检测技术上能够有一些新成果、新亮点”。 一位与会专家透露,一直以来,从事尊龙凯时基础研究的科学家与体育科技领域的专家合作不太紧密,“大家各干各的,没有太多的共同语言”。由于缺乏沟通,很多有可能应用于体育科技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发挥不出作用。这位专家认为,中国要想在兴奋剂检测技术方面有所创新,一定要注意学科交叉,要更多地把基础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兴奋剂的检测技术中去。“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离2008年奥运会还有3年的时候,自然基金委举办这次交流研讨会很及时,会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