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



    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世界乐平统与古生代末生物大灭绝”总结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日期 2005-08-08   来源:情况交流   作者:地球科学部 刘羽 姚玉鹏,国际合作局 陈淮 刘秀萍  【 】   【打印】   【关闭
        2005年6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金玉玕教授主持承担的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世界乐平统与古生代末生物大灭绝”总结交流会在京召开。验收专家组认真听取和观看了项目负责人的研究汇报、演示,审阅了《结题验收报告》和附件并就有关问题与项目负责人进行了探讨。尊龙凯时基金委地球科学部、国际合作局有关领导和同志参加了会议。   金玉玕院士负责的尊龙凯时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世界乐平统与古生代末生物大灭绝”,旨在完善华南乐平统的年代地层,使之成为国际标准,同时结合不同地理区系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剖面的生物地层、化学地层和同位素年龄等研究结果,阐述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过程及其与环境演变的关系。该项目组长期以来通过大量野外和室内研究工作,同时与美、加、澳、俄等国学者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培养了一批在国际上崭露头角的青年学者,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充分体现了优势互补、平等合作的精神,表明构建高水平国际合作网络有利于我国研究群体做出创新性成果。   该项目建立了二叠系乐平统吴家坪阶和长兴阶底界的全球界线层型(GSSP)。两个全球界线层型的提案于2004年和2005年得到国际地科联的正式批准。   该项目建立了以西藏色龙剖面等为代表的冈瓦纳相乐平统和新疆桃树园剖面等为代表的内陆盆地乐平统的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层序以及碳同位素变化曲线。考察了澳大利亚东部Gympie盆地、西部Canning盆地和美国Texas和New Mexico等地乐平统,首次提出了国际对比初步方案。   该项目围绕煤山科学钻芯课题开展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地外撞击证据盲测、生物地球化学(生物标记化合物和单分子碳、氮同位素分析)、同位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旋回地层学和长兴阶综合地层序列等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同时还展开了二叠纪-三叠纪与前寒武纪-寒武纪这两个重大地史转折事件的对比研究。课题吸引了国内外多达15个优秀实验室参与,其中生物标记化合物检测的部分成果已于2005年在Science上发表。利用煤山剖面这一世界上唯一拥有二个全球界线层型的剖面,进行更精细的地层研究,建立年代地层的单位全球层型,将为国际地层进一步标准化提供新思路。   该项目在国际地层学前沿研究中产生了重要影响。项目组成员Bruce R. Wardlaw领导的Chronos项目、S. Bowring和 D. Erwin领导的Earthtime 项目均为美国科学基金会最近资助的优先领域。Ch. Henderson(加拿大)和沈树忠博士分别担任国际二叠纪地层分会主席和秘书,成为今后推动国际二叠纪地层研究的核心。王向东博士将担任2007年召开的第16届国际石炭纪-二叠纪地质大会常设委员会主席。   评议专家组一致认为,金玉玕院士领导的项目组在项目执行期间取得了突出的学术成果,为全面提升我国在国际二叠纪研究的国际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