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龙凯时



    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首届“中美青年化学工程专家双边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日期 2005-09-19   来源:情况交流   作者:化学科学部 孙宏伟  【 】   【打印】   【关闭
        为展现中美两国在化学工程基础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促进中美两国在化学工程基础研究领域的交流以及两国青年化学工程学者和专家深层次的合作,中国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化学工程学科和美国国家基金会化学工程学科商定,从2005年开始举行中美化学工程双边学术研讨会,会议将对两国化学工程方面的基础研究进展、最新取得的成果及21世纪发展前景进行深入探讨。   首届“中美青年化学工程专家双边学术研讨会”于8月10日在北京召开,尊龙凯时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化学工程学科孙宏伟同志对基金项目的资助程序、化学工程领域近年来的资助情况及“十一五”优先资助领域等进行了介绍。此次会议参加者均为两国在化工基础研究第一线非常活跃的学者,其中美方参加者有美国工程院院士2 名,美国总统青年科学与工程奖获得者1名,美国科学基金委研究奖获得者3 名;中方参加者半数以上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研讨会分别对以下5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1)研究复杂结构的新方法;2)复杂结构的组装;3)微尺度与界面传递过程;4)生物化工的新进展;5)可持续发展的化学工程,研讨会气氛热烈而活跃,与会的中美青年专家在下列3个方面达成广泛的共识:   1)化学工程研究目标与领域正日益拓展和丰富。两国的学者都更加注重信息、生命、材料等领域的发展及其对化学工程学科提出的挑战,并借鉴上述领域的成果来促进化学工程的过程强化与创新,凝练新的研究方,向如界面特性的调控、分子组装、纳微结构及元器件、微尺度流动与传递行为及其理论和实验研究新方法等。这些研究课题的实施对于发展高效化学催化剂和催化过程、功能材料、纳微结构器件与装备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科学研究实践所取得的成果将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化工过程的核心知识与技术平台。   2)化学工程的科学研究方法也处于一个活跃的发展期,其中分子模拟已经成为一个基本工具。分子模拟不仅能够为宏观(全局)尺度的现象或者物性以微观(局部)的细节的阐述,而且正在努力揭示复杂微观结构的形成及其转变过程,以指导实验设计和过程优化。当前分子模拟研究所涉及的领域已经涵盖了生物技术、材料设计、生物芯片等多个前沿和热点,分子模拟正成为“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的基本工具。因此,发展高效和更为准确的分子模拟方法及相应的工具软件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相比之下,美方学者在发展和应用分子模拟丰富,特别是在综合运用分子模拟、结构表征及实验研究来解决问题的努力更为系统和深入,我国学者在分子模拟方面也开展了一定的工作,但相比较而言,投入的力量不足,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在将计算、理论和实验,分子设计与合成等有机地统一等方面有差距。当前从事化学工程研究的学者需要加强与从事分子模拟研究的学者的交流与合作,以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   3)具有预期功能的纳微结构形成、结构组装与调控方法是现代化学工程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研究复杂结构的新方法”与“复杂结构的组装”也是这次研讨会报告内容最为集中的两个方面。美方学者的研究工作在深度和系统性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而其所选择的应用对象如控缓释药物、基因治疗等也与现代生命科学更为接近。这一领域的拓展将成为发展“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的“核心知识与技术”的基础,值得我国学者的关注。   会议还专门对中美两国化学工程的现行教育进行了讨论,美国化工教育正在发生较大的变革,其中有相当数量的化工系命名为“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Chemical and Biomolecular Engineering),或者“化学与生物工程系”(Chem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以反映其教育和研究目标的转变,即更加重视为生物科学和技术成果产业化提供工程人才。相应地,在课程设置中也加入了一定分量生物内容。华盛顿州立大学西雅图分校专门对非生物专业的教师开设生物类的课程,以促进教师的知识更新,更好地进行学科交叉。美方报告给出了详细的每年各层次毕业生的数量及其首次就业的行业分布等详实的数据,并注意倾听工业界对化工教育的改革,这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此次会议是在化工领域召开双边高层次研讨会的有益尝试,与常规的学术会议不同,报告和讨论的时间较长,学术报告的总体水平高、信息量大,中美两国专家一致认为,这样的会议可以促进中美双方学者的深入交流并建立较为长期的合作,为中美科学家在化工领域真正交流开辟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