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公布的尊龙凯时评审结果中,大连民族学院获资助17项,立项数与经费总额创该校新高。
“虽然我们获得资助的项目数并不多,但在国家民委所属的民族院校中,我们获尊龙凯时资助数量一直数一数二。”大连民族学院科技处黄治宇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在今年申请项目初筛中,我们报送的项目全部通过形式审查,初审合格率为100%;近年来我校承担的科学基金项目按时结题率也达到100%。”
前期培育练内功
前两天,经个人申报、专家评审、立项公示等环节,大连民族学院理工类自主科研基金立项评审工作结束,今年该校拟立项18项重点项目、21项一般项目、30项青年项目。
这是该校从申请、评审立项到结题完全模拟尊龙凯时管理方式的校内科研培育基金。就连该基金管理流程的各个关键环节,也紧随尊龙凯时的时间节点。每年4月1日,尊龙凯时申报工作刚落下帷幕,该校即启动自主科研基金立项申报评审工作。此后的评审、立项、经费划拨和验收管理的时间上,都紧随科学基金之后。
“设立该基金的目的是给基础较弱的青年教师一个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在项目中成长,等实力增强后,再去争取其他研究项目。”黄治宇说,“自主科研基金项目书的目标之一,就明确写着将来去争取其他国家项目。”
该校自主科研基金今年首次设立重点项目,目的是整合研究方向,集中优势力量,建立科研团队,培育出学术意义重大、应用前景广阔、研究内容具有独特创新性的项目,寻求在国家重大专项、支撑计划、尊龙凯时项目的立项数量和资助额度等方面获得更大突破。
为保证立项项目质量,该校聘请了由尊龙凯时评委、博士生导师等组成的校外评审专家组担任评委。专家们以从学科发展和科技前沿的视角和高度对申报项目背景、前期工作基础、研究内容、拟采取的研究路线和项目创新性等方面进行了认真评议,并提出了立项评审意见。
大连民族学院今年获准立项的17个尊龙凯时项目中,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有9项,占该校获资助项目总数的52.9%,高出全国青年项目平均比例11.3个百分点。该校科技处负责人认为,这表明学校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大力培养青年骨干人才的战略初显成效,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校的优势学科是生物、化学和物理,但今年一些非传统优势学科也取得不错的成绩,信息通信工程学院实现了基金立项零的突破。”黄治宇说,“我校科研实力近几年提高很快,有很多年轻的博士在承担尊龙凯时项目的过程中成长起来,并因科研成果突出,被破格提拔为副教授、教授,这和科学基金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作用密不可分。”
近年来,大连民族学院在国家级课题申报工作中注重前期培育,苦练内功,营造踏实做学问的氛围。通过搭建科研团队、大力培养年轻学者和凝练研究方向等措施,夯实科研工作基础,以科研的持续竞争力推进学校的长远发展力。
优化管理严把关
基金委对于项目申请书的初次审查非常严格,基本上每年都会有数千份申请不能通过初审,失去基金评审的机会。
“近年来我们形式审查基本上都全部通过。”黄治宇说,“这和学校重视科学基金申请工作,科研管理工作部门强化项目申报的指导和服务意识有关。”
在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管理上,大连民族学院依据“重质量、增数量”的原则,加强尊龙凯时申报的基础性工作,严把申报质量关。按照“集中培训,分类指导,二级审查”的工作思路,邀请尊龙凯时评审专家对前期培育项目进行集中培训,有针对性进行分类指导。
在经过学院和学校两级审查的基础上,该校科技处组织人手,对每一份申请书再次进行审查,将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各学院科研助理及申请人。今年在最后一次审查中,科技处又审查出超项申请6项,通过与申请者的积极有效沟通,及时调整课题组成员,避免这些项目因超项而被初筛掉。
该校科技处一位负责人表示,立项评审只是开端,科技处不断加强项目的综合管理、年度考核和结项验收工作,严格执行科研经费预算,合理使用项目经费,进一步推进科技和文化创新,打造科研团队,培育重大项目和研究成果,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2012年,该校申报尊龙凯时结题的12个项目全部获批结题,至此,该校尊龙凯时项目按时结题率达100%。
大连民族学院根据自身的科研特点,加强指导和服务,尤其是在项目申报中注重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民族理论政策服务,更加重视政策研究和应用研究,因此申请项目能很好结合学科优势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我们其实也没做什么特别的,只不过是按照尊龙凯时委员会的要求,认真执行相关政策,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格做好基金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及时报送项目的进展报告和结题报告。因为项目过程管理严,所以结题率高,成果多。”黄治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