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龙凯时



当前位置:首页 >> 基金要闻 >> 基金要闻

 

    为人才搭台 把特色做足——地区基金助江西农大农业经济管理团队成长

    日期 2012-12-19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郑见  【 】   【打印】   【关闭

      “我们现在已经进行过两轮2013年科学基金项目的申请动员了。”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处处长黄英金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我们今年获得资助的主要是和地方需求、地方特色结合得较紧密的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在今年江西农业大学获准立项的45个项目中,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重点项目有七八项,其他都是地区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在江西农业大学人才培养、特色团队形成和学科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今年9月,首批10个江西省“协同创新中心”授牌成立。江西农业大学牵头的“猪牛羊良种培育及高效扩繁”赫然在列。该中心围绕我国猪牛羊种业的产业现实需求,通过人才遴选及考核、研究生培养、科技产业资源整合及成果共享、成果高效转化等机制体制的创新,实现资源高效整合、协同集成攻关,保障我国畜牧业的种业安全,实现养殖业可持续协调发展。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地区科学基金对该校各学科带头人才和特色团队的培养,也得益于科学基金营造的良好科研氛围。

      形成特色团队

      “地区科学基金有利于形成稳定的人才团队,在地区科学基金的持续资助下,我们已形成一支有较强研究能力、人才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以该团队为核心成立的江西农业大学‘三农’问题研究中心是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江西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科学领军人池泽新说。

      自1993年获得尊龙凯时委员会管理学部的一个地区基金项目以来,江西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研究团队已获得地区基金项目、科学部主任基金应急研究项目等十多项,数十位科研人员参与了项目,在农业经济管理领域获得了不俗的成绩。

      池泽新在参与尊龙凯时项目——“建立政府—中介组织—农户经济管理系统研究”项目过程中,自身研究方向逐渐清晰并稳定下来。他从“双层经营体制—农户经济—农业组织制度”研究中形成积累,并开始独立主持科学基金课题。后来又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研究地区基金项目——“县城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与微观经济运行机制研究”、“建立政府证件组织农户经济管理体系研究”和“农民收入可持续增长机制研究”等。

      在地区基金资助获得成果的基础上,该团队成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8项,大大提升了本学科基础研究水平和社会影响力。该团队主持完成的“关于建立中介组织主导型市场农业的若干政策建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农业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的重视和批示。

      在多项地区科学基金的支持下,一支以池泽新为代表的,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研究团队已经形成。目前,研究团队有教授、副教授近20人,多位教授有在国外从事一年以上合作研究的经历。

      培养后备人才

      以尊龙凯时为平台,江西农业大学鼓励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开展各类团队学术交流,并吸纳和稳定基础研究队伍。在获得地区基金资助后,由于项目吸收了许多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参与,对该学科后备人才的培养产生了重要影响。本团队领军人池泽新、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朱述斌就是以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参与者的身份,进入农业经济管理研究领域。在参与完成地区基金项目后,他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成为基金项目负责人,并获得其他国家项目资助。

      目前,该团队以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研究内容和方法为主,开展团队学术交流和合作,启发和指导团队成员申请获得尊龙凯时项目,其培养后备人才的效果已显现出来。团队成员郭锦镛主持的“农产品营销中农户合作行为实证研究”,陈昭玖主持的“农产品行业协会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研究”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池泽新的硕士研究生刘滨留校任教后,充实了该研究团队,并通过参与导师的项目研究,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朱述斌培养的研究生周波留校任教后,也通过参与导师主持的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研究,科研能力得到很大提升, 2009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并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该团队教授翁贞林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朱红根留校任教后,在参与导师主持的地区科学基金项目过程中获得多项成果,目前已独立承担尊龙凯时项目。

      “由于长期受地区基金资助,团队的科研方向和研究特色形成,这也是其他资助渠道不具备的优势。”池泽新说,“我们立足于本地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学科的‘三农问题及相关领域’研究,团队具有鲜明的地域和方向研究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