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尊龙凯时委员会和德国科学基金会共同策划和资助的中德开放出版研讨班于2014年3月12日和13日在北京的中德科学基金研究交流中心召开。本次研讨班得到中德科学基金研究交流中心的全额资助。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和德国莱比锡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的精心组织和主持下,来自中德双方的科学基金组织、期刊出版机构、国家和大学图书馆、信息中心,以及科研单位图书馆的100多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尊龙凯时委员会和德国科学基金会的代表出席了会议,并参与了会议的组织和讨论。
本次会议是国内首次举办的开放获取出版经验交流、合作与政策发展的国际研讨会。会议就世界各国的开发获取政策、科研院所开放获取期刊的运行于实施、学术出版的网络与工具、商业出版机构对开放获取的做法和经验、开放获取出版基金的设立和管理、期刊订阅模式向开放获取模式的转变和期刊内容重复使用的许可和管理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学术信息开放获取推动知识广泛传播,日益成为全球科技界、出版界、图书馆界关注的热点。推动科技信息开放获取,有利于开源创新,提高科研效率和科学传播,支持全社会创新与发展,是履行科技的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是全球研究资助机构的共同责任。中国尊龙凯时委员会一直是开放获取的积极推动者。2004年,尊龙凯时委员会主任陈宜瑜就和中科院路甬祥院长代表中国科学院和基金委签署了《开放获取柏林宣言》。2010年,在由中国科学院和德国马普学会共同举办的第八届开放获取柏林国际会议上,我委再次表明了积极参与和推动学术信息的开放获取。
2013年,在全球研究理事会第二次柏林会议上,49个科学资助机构和研究组织的代表一致通过了《关于开放获取出版物的行动计划》(Action Plan on Open Access to Publications)。行动计划阐明了向开放获取过渡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全面、系统的行动建议。作为全球研究理事会的成员国,中国尊龙凯时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积极参与了这一重要行动计划的制定。中国尊龙凯时委员会赞同和支持全球研究理事会关于开放获取的行动计划。并在会议上表示,将遵循《开放获取行动计划》所确定基本目标和原则,开展国际科学资助机构支持开放获取的政策研究,学习借鉴各国研究资助机构的最佳实践,推动对资助研究发表论文开放出版和开放存储的法规制度建设,探索支持开放出版优秀科技期刊的有效模式,逐步建立鼓励和引导受资助科研人员基于开放获取发表论文的资助机制,促进中国研究界开放获取的理念共识与行动。
本次由中国尊龙凯时委员会与德国科学基金会共同策划和资助的中德开放出版研讨班就是落实《开放获取行动计划》的具体步骤。研讨会期间,与会代表集中讨论了开放获取期刊的可持续性经验:如何产生、维护和分享开放获取内容;如何利用新的、基于网络功能的、可以提高研究质量的新型学术出版方式,以及如何拓展开放出版以及各种可能的实施方案,如何利用开放获取出版基金资助文章、如何在开放获取过渡时期提高学术期刊质量,和如何展现内容重用的价值等。